完美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老人手抖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19-05-3067822次浏览

老年人之所以会出现手抖的症状,可能是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等导致脑功能障碍;也可能有预期焦虑症,小脑半球疾病,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等疾病;另外,脑力劳动的职业病也是导致手抖的原因。

许多老年人都有手抖的问题,当手抖的症状,比较轻的时候,只是无法完成精细性的活动,对于正常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也有些老人手抖的症状特别严重,此时就连拿筷子吃饭,都受到一定的影响,那么,老人手抖是怎么回事呢?

1、脑功能障碍

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脑细胞衰退等脑功能障碍,都是老年人的高发疾病,当老人出现这些疾病时,会影响到老人的生理功能,往往会有手抖的症状出现,尤其是在写字的时候,会更加的明显。

2、预期焦虑症

有些老人,总是过度担心自己,会在某些场合出现手抖的问题,如果这种担心过于严重时,就会让老人在自己所担心的场合,出现真正的手抖症状,这就是预期焦虑症,需要心理治疗。

3、小脑半球疾病

当老年人出现了小脑萎缩,脑供血不足等疾病的时候,也会有手震颤的症状出现,此时如果让老人用手指,指着自己的鼻尖,老人往往会因为手抖而指不准确,随着病情的加重,老人还有眼球震颤,步态不稳,踉踉跄跄,动作不协调,出现耳鸣,耳聋等症状。

4、特发性震颤

老年人手抖也可能是,出现了特发性震颤,此时老人常常会在做精细动作的时候,出现手抖症状,情绪紧张、疲劳的时候,手抖症状会更加的明显。

5、帕金森疾病

当老人患有帕金森疾病后,手会不停的抖动,这种抖动特别有节律性,好像是搓丸一样,此时老年人还会伴随着肌张力增强,运动减少等不适症状出现。

6、职业病

如果老年人属于,长期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者,也容易出现手抖的症状,这时老年人往往会出现握笔写字,特别困难的表现,严重的时候,就不能握笔书写,这是因为职业病,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引起的。

相关推荐

帕金森病可以活多少年
帕金森疾病可以活多少年,这是不能够一概而论的。通常疾病在早期的时候,并不会影响到患者的寿命,但是也不能排除患者在疾病晚期时病情加重,是有可能会影响到寿命的。而目前认为帕金森疾病可以存活20年左右,但是也不能排除部分患者的症状,发展会比较快速,所以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建议患者发现帕金森疾病后,应该要早期的接受治疗,可以利用药物或者物理治疗延缓病情的发展,防止疾病进一步加重,这样才能够延缓患者的生命。建议患者要放松心情,平时要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语音时长 01:06

2021-06-10

90459次收听

03:05
帕金森怎样治疗最好
帕金森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肢体的抖动、肌张力增高、面部表情减少、走路慌张步态,早期影响嗅觉,到后期影响情绪,也可以影响记忆力。帕金森病应该早发现早治疗,目前来说发病原因还没有研究透彻,没有一个有效的药物来彻底的根治或者逆转,临床的治疗主要是减轻症状,通过药物的调节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帕金森病人通过精细化的调药,可以正常的生活,晚期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我们要加强照看,避免发生继发性的跌倒。
帕金森病早期诊断
帕金森病早期诊断方法有几种?帕金森疾病的出现对患者的危害是很大的,很多帕金森患者都失去了自理能力,因此给家庭也带来很大的负担,为了减轻帕金森给我们带来的伤害,首先我们就要认识早期帕金森的诊断方法有几种,这样才能及时发现疾病,及时进行治疗。
帕金森病会遗传吗
帕金森病会遗传吗,手颤抖的情况是很多老年人都会出现的情况,很多时候大家以为这是衰老的正常表现,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人出现衰老的情况之后都会手抖的湖北治疗小儿帕金森的医院,有些时候手抖可能是
预防帕金森发作需要注意什么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巴金森氏症或柏金逊症。主要表现为动作缓慢,身体僵硬,走路异常,手脚或身体其他部分的震颤身体失去柔软性,变得僵硬。另外,帕金森病的症状可以表现为言语减少、语音低沉头前倾、躯干略屈等。帕金森是一种慢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化失调,它会损害患者的动作技能、语言能力以及其他功能。预防帕金森发作需注意
青年帕金森叠加综合征要如何护理
健康问题一直是各国青年普遍面临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我国,随着青年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发病率的不断增加,这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了,为了让大家了解青年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护理工作,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青年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护理。
女性帕金森治疗注意要点
帕金森病的早期治疗首先需要注意避免的就是帕金森的治疗误区,因为帕金森属于难治的疾病,因此不少患者很容易陷入治疗误区。帕金森的患者都希望可以尽早摆脱疾病折磨,有些治疗方法正是容易制造误区导致患者轻信,最终却导致病情无法控制,甚至酿成恶果,下面就女性帕金森治疗常识为大家详细介绍。
01:41
帕金森有哪些危害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变性疾病,是一种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帕金森病的危害对患者影响极大,使很多患者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了很消极的影响。帕金森病患者身体运动迟缓、出现震颤、僵直等症状进而有可能引起焦虑、抑郁等症状,导致患者心灵闭锁,远离社会。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到中晚期会影响到吞咽发声,晚上翻身困难,失眠等。严重的患者到晚期会因为肌肉挛缩、关节强直而卧床,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帕金森能治好吗
目前还没有药物能够延缓多巴胺神经元的一个变性,只能是吃药,改善临床症状。帕金森病是不可能彻底治愈,只能是缓解他的症状的这么一个治疗。帕金森病是一个老年变性的疾病,它是一个多巴胺的神经元的变性的疾病。实际上目前的研究认为,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患者的多巴胺神经元都已经开始逐渐得出现了一个减少,等到临床症状出现之后,大概的多巴胺神经元只剩下了不到四分之一。
语音时长 03:24

2019-06-12

54940次收听

01:33
帕金森是什么病
帕金森病是一个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性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多巴胺神经元的一个变性,导致一个锥体外系的疾病。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导致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核心的症状是动作迟缓,有时部分患者是可以伴有震颤。震颤从一个肢体开始,呈N字形,在两年之内逐渐的进展到全身其他肢体,但是,有震颤的人不见得都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是什么引起的
帕金森病是神经科常见的老年退行性的疾病,它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发病机制主要是含有多巴胺的神经元细胞的缺失或者脱落引起。一般多巴胺细胞减少60%~80%以上,就会出现临床症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生理、生化、病理改变。目前的研究显示,帕金森病可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发现很多基因突变,但它不是单基因遗传病,如果父亲、母亲得帕金森,子女不一定得帕金森。另外,一些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帕金森的发病。有一些研究提示,接触农药或者重金属中毒也会造成帕金森病。反复的脑血管病、小的梗塞以及关键部位的梗塞也可以引起类似帕金森的表现。长期服用传统的抗精神病药也可以引起帕金森。总而言之,帕金森病的生化机制是比较清楚的,但确切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语音时长 01:48

2019-05-29

55945次收听

怎么护理插鼻饲管的帕金森病人
插鼻饲管的帕金森病人最主要的是防止意外的发生,还有保证合理的营养。所以在鼻饲的时候要保持床头抬高,一定要让病人坐起来或者把头摇起来,要大于30度,这样可以避免误吸或者呛咳;还有在每次喂养之前一定要用20或者是30毫升的温水冲一下,喂养前要检查胃残留量,如果胃残留量大于200毫升,要停止看看是不是可以进行饮食。胃管材料,要定期去医院进行更换。
语音时长 01:18

2018-10-16

56957次收听

帕金森病人在家注意什么
帕金森病人在家注意事项分为几个部分,第一是穿着的情况,一般选择容易穿、脱的衣服,选择开襟在前边、不套头的衣服,尽量不穿系鞋带的鞋。第二是进餐时由于肌肉不协调的问题,一定要注意慢食,在喝凉开水或果汁的时候要选用有弹性的塑料吸管。第三是预防感染,要注意及时的增减衣服,避免患者发烧、肺炎等情况,如果发生咳嗽或发烧,一定要及时就诊,避免症状的加重。第四是预防便秘,鼓励患者多做主动的运动,同时饮食上要有足够的水。第五是精神的支持,在照顾患者的同时要理解患者,多跟患者进行沟通,鼓励患者战胜疾病。
语音时长 01:42

2018-10-16

62443次收听

01:46
插鼻饲管的帕金森病人如何护理
积极防止意外发生,保证合理营养供给,鼻饲时需要避免误吸和呛咳,喂养前需要用温水冲洗并且检查为例的食物残留量,定期更换胃管材料等。帕金森病晚期或者同时伴有脑卒中的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呛咳,需将鼻饲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供应饮食和药物,以达到维持营养和治疗目的。1、插鼻饲管的帕金森病人最主要的是防止意外的发生,还有保证合理的营养。所以在鼻饲时要保持床头抬高,一定要让病人坐起来或者把头抬起,要大于30度,可以避免误吸或者呛咳。2、在每次喂养之前一定要用20或30毫升的温水冲一冲,喂养前要检查胃残留量,如果胃残留量大于200毫升,要停止查看是否可以饮食。3、胃管材料,要定期去医院进行更换。
02:26
置留导尿管的帕金森病人如何护理
留置尿管的患者需要动态评估留置尿管的必要性,如果不需要,要及时拔除;定期到医院做常规检查;留置尿管期间多喝水;锻炼膀胱、及时更换导尿管、避免逆流、预防感染等;尽早拔除尿管。病人因病情需要留置尿管。通过留置尿管而达到引流尿液、观察尿量及治疗目的。一,留置导尿管的病人要经常性的评估尿管留置的必要性,尽量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如果没有必要留置尿管,一定要尽早拔除;二,定期到医院进行常规的检查,同时尽可能选用细的导尿管和抗反流的集尿袋,目的是避免泌尿系感染;三,在留置导尿管期间一定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定时消毒尿道口,这样可以避免泌尿系感染;四,锻炼膀胱功能,及时到医院更换导尿管,平时使用时要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的水平,活动时尽量断开导尿管与集尿管,要夹闭引流管,可以防止尿液逆流,预防尿系感染的发生;五,尽早拔除尿管,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对预防泌尿系的感染非常重要。